捷克的水晶玻璃很早就舉世聞名。玻璃制造業起源于埃及,九世紀傳入森林湖泊王國捷克。遠古時代由于玻璃原料雜質多,熔化溫度不高,玻璃沒有熔化好,有大量未熔砂粒、氣泡等缺陷,同時原料中鐵、錳、鈦等著色金屬離子很多,玻璃往往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到了13世紀,威尼斯人采用含雜質較少的石英巖和Levant的含鈉的草木灰,熔化成無色透明的玻璃。15世紀時,原料質量更有了進一步改進,用Ticino河下游純粹的石英砂和草木灰沸水溶液中再結晶的純堿,得到的玻璃透明度比過去明顯提高,與水晶相似,故命名為Cristallo,是一種鈉鈣水晶。鈉鈣水晶玻璃成分與現代器皿玻璃成分有些相似,玻璃易熔,適合于手工操作。13世紀以后,波希米亞人(Bohemian)在波希米亞(Bohemia,今屬捷克)和西里西亞(Silsia)地區建立了十幾個玻璃廠,除了要優質的石英砂為原料外,還用含碳酸鉀的森林木材灰,如山毛櫸林(beeth forests)的木材灰為引入堿性氧化物的原料,于是制成折射率較高的透明玻璃,也稱水晶玻璃(crystalex),為了與威尼斯水晶玻璃相區別,稱為波希米亞水晶玻璃(Bohemia Crystalex),由于用森林的木材灰為原料,故又稱森林玻璃(Forext Glass)。
波西米亞水晶玻璃怎么樣?波希米亞水晶經過“水晶煉造師”們五百年的努力,成為世界的水晶工藝品。18和19世紀,捷克的玻璃制造業得到發展,玻璃的行業集中在北波希米亞地區,其影響了整個歐洲市場并在海外享有一定的地位。
中世紀時波希米亞的水晶玻璃制造技術逐漸傳到中歐和西歐,英、法等玻璃廠大都采用波希米亞鉀鈣和鉀鈉鈣玻璃成分,熔化溫度比較高,需要優良木材作燃料,砍伐了大量森林,1615年英國下令禁止用優質木材作為玻璃廠燃料,影響了玻璃廠生產。1670年英國人Ravenscroft發現在玻璃成分中加氧化鉛(PbO)后,不僅降低了玻璃的黏度和熔化溫度,玻璃易于熔化,料性長,成形方便,而且玻璃光澤度增加,更顯晶瑩剔透,并容易刻磨,就將鉛玻璃投入生產,稱為lead crystal。鉛水晶的折射率、色散、密度均比鈉鈣水晶(Cristallo)、鉀鈣水晶(crystalex)為高,熔化、成形、刻磨性能均優于鈉鈣和鉀鈣水晶,因而得到推廣。
捷克Bohemia Crystalex Trading as(BCT)成立于1996年,是捷克較大的兩家日用玻璃制造商(Crystalex Novy Bor和Sklo Bohemia Světlá)的出口集團。BCT購置另兩大傳統玻璃制造商(于1999年購置Sklárny Kavalier Sázava和于2000年購置Sklárny Bohemia Poděbrady)之后,成為捷克玻璃制造商的較大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