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元館的面條自有其特色:選用的是好的面粉,專人制作,面條要做到下水后燒而不糊,韌而滑口,吃起來有筋;面上的配料也要十分講究。“片兒川”是奎元館的特色面之一,相傳是從蘇東坡在杭州做館時寫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啟示。它以新鮮腿肉、時鮮竹筍、綠嫩雪菜作為原料,經烹制后,色香味俱全,令人饞涎四滴。有人嘗后感嘆著說:“有筍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燒面神仙口福。”“蝦爆鱔面”也是聲名遠播的一種特色面。據說在清末杭州一帶水網密布,盛產鱔魚,河蝦大都被魚兒吃掉了顯得珍貴,漁民為了推銷鱔魚就以河蝦搭配。奎元館便用蝦鱔制作一道菜:蝦肉鱔肉用油爆炒后再以香麻油淋,加上紅的椒絲、綠的蔥絲或黃瓜絲,放在這樣一碗面上,任誰也沒辦法抵擋得住它的誘惑力。為了配合酒客的需要,面澆頭也可分別裝盆,連同面食一起上桌,可用澆頭下酒,酒喝完把剩下的澆頭放到面里再吃面。
奎元館怎么樣?奎元館面店(簡稱奎元館)1867年(清同治六年)創辦于杭州,創辦人系安徽籍人士,姓名無可考證。該店雖幾易其主,但其經營面條的業務始終未變,且以歷史長、規模大、特色鮮明而飲譽國內外。
蝦爆鱔面的搭配也有一段經歷。據說清同治年間,錢塘一帶盛產鱔魚,淡水河蝦卻不甚多,顯得名貴。漁民們為了推銷鱔面,就以鱔、河蝦配售。奎元館選用的河蝦大小勻稱,現賣現燒。鱔魚規定要有大拇指粗,每斤5條左右,這樣大小的鱔魚,正處于“壯年”肉厚質嫩。爆鱔面在烹調時,采用“三油”爆炒,即先用菜油爆,次用豬油炒,再用麻油燒。這樣蝦嫩鱔脆,香氣襲人,味道美不勝言。
奎元館經營的面食品種達百種之多,但負盛名的要數片兒川面和爆鱔面。奎元館的面要稱作“坐面”,選用無錫頭號面粉,由專人制作,用手工捍上勁后,還得墊上一根碗口粗、9尺長的竹杠,再用人工坐研半個小時左右,每30斤面粉打成8尺寬、7尺長的面皮,可切成3分左右的面條。“坐面”燒而不糊,韌而滑口,吃起來有“筋骨”,面料配制也十分講究。片而川配料相傳是從宋朝詩人蘇東坡在杭州做地方官時所寫的“無肉令人瘦,無筍令人俗”之句得到啟示而來的。它以新鮮腿肉、時鮮竹筍、綠嫩雪菜作為原料,經廚師烹制,當一碗熱氣騰騰的片兒川面端上餐時,只見肉紅、筍白、菜綠,色澤分明,引人食欲。難怪后人常言,“有筍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燒面神仙口福”。
奎元館中餐怎么樣?創辦于1867年,杭州知名老牌面食餐館,以其歷史長、規模大、特色鮮明而飲譽國內外,旗下頗具特色的產品有蝦爆鱔面、片兒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