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繡又名仿真繡、美術繡,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以沈壽(女,江蘇蘇州吳縣人)命名的蘇州刺繡流派。它是在蘇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刺繡藝術,在繡藝上沈壽開創了仿真繡,首用旋針來表現人物的肌理,運用豐富多彩的絲線調和色調,展示繡線的自然光澤,使沈繡的作品色彩調柔和自然、透氣、栩栩如生。
沈繡怎么樣?中國沈壽藝術館是南通對外改革開放和文化藝術交流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沈繡藝術品已成為南通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沈壽藝術館來參觀,品味百年藝術精粹,領略沈繡藝術魅力。
沈繡博物館1992年5月對外開放。館內陳列著我國近代刺繡藝術大師沈壽先生的生平文字和歷史照片,藏有沈壽和嫡傳弟子珍貴的刺繡實物、沈繡幾代傳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創作的刺繡藝術精品以及明清時期的民間刺繡藏品。
沈繡博物館坐落在江蘇省南通市風光秀麗的濠河之畔,這是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二層青磚黛瓦紅樓建筑,它的前身是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我國第一所刺繡職業教育學校——“南通女紅傳習所”舊址。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通沈壽“仿真繡”(沈繡)傳承基地。
沈繡刺繡怎么樣?社會活動家、政論家鄒韜奮的夫人沈粹縝系沈壽侄女,14歲就隨姑媽沈壽來南通學繪畫刺繡并協助執教,在南通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與南通有著深深的情結。沈壽藝術館的籌建,沈老先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她把自己珍藏幾十年沈壽繡的《馬頭》和自己繡的張謇書法珍品無償地捐獻給沈壽藝術館,豐富了藝術館的館藏。
國內知名的蘇州刺繡流派,在蘇繡基礎上發展,運用豐富多彩的絲線調和色調展示繡線的自然光澤,其刺繡作品色彩調柔和自然、透氣、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