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火燒”的由來也是有一段歷史故事的,一品燒餅,據說滿族人把白色的點心統(tǒng)一叫成是“餑餑”,所以把體積小巧的點心叫“子餑餑”這就是子火燒“子”字的由來,而漢族人有個習俗,就是在結婚時吃紫色的餑餑,寓意婚后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之意,這就是“火”字的由來。乾隆皇帝聽聞漢族人的這個婚嫁習俗后,為了促進滿族和漢族的文化融合,以及兩大民族的友好往來,結合兩個民族的不同叫法,故將“子餑餑”改名為“子火燒”,這就是“子火燒”名字的由來。
一品燒餅怎么樣?直至198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于面食小吃的質量和檔次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薊縣邦均供銷社食品廠,因為擁有了一品燒餅第五代傳承人劉桂林老師傅,恢復了生產,使定斷檔多年的“一品燒餅”這名優(yōu)小吃重新與消費者見面,在傳承人劉桂林師傅的指導下,又恢復了“子火燒”的生產與制作。
相傳:乾隆39年,即1774年,乾隆常去東陵祭祖回來,駐在了盤山行宮(薊州盤山),游覽了盤山回宮進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乾隆,一見行宮御膳房做的菜,都是常吃的老一套,就沒了胃口。這種情形被善于察言觀色的和珅注意到了,和珅當年24歲,還只是個乾隆身邊的三等侍衛(wèi),然而憑借自己的才學和乖巧,以及超強的心理學研究能力,很能迎合乾隆的心理,于是他叫地方官員進貢特色小吃,然后由他親自送給皇上品嘗,當乾隆品嘗外形扁圓,外層裹滿芝麻的燒餅時,龍顏大悅,贊不絕口,連聲說“好”夠一品,一品燒餅由此得名。并成為皇宮的貢品,由于乾隆皇帝喜食一品燒餅,一些大臣皇親國戚也以吃一品燒餅為榮。一品燒餅當時名聲大震,非常紅火。和珅因進獻有功,倍加乾隆皇帝的賞識發(fā)展迅速。
天津市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市的后花園薊州區(qū)西14公里處的邦均鎮(zhèn)。追溯歷史公司始建于1948年2月,當時的名字叫解放區(qū)物資供應站,到1956年公私聯營的時候聘請到了隸屬于邦均工委的白澗鄉(xiāng)大黎元頭村的一品燒餅和子火燒的第五代傳承人劉桂林。1980年供應站改名為邦均供銷合作社食品廠,廠內的商標為“君品樂”,廣為當地群眾所知。2015年12月25日邦均供銷社食品廠根據市場需要更名為天津市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商標為“邦均子”。
一品燒餅怎么樣?說起“慶堂號”人們會覺得很陌生,就是當地人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因為它遠離我們的時間太久了,要提起邦均食品廠,薊州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其實說起“慶堂號”可以說它就是邦均食品廠的前身,邦均食品廠2015年12月25日更名為天津市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又因“一品燒餅”和“子火燒”名品的原因,把一個歷史上的名號與現代食品加工企業(yè)緊密的連在一起。是邦均食品廠把“慶堂號”的當家產品傳承下來的,使這一飲食文化在當今得到了發(fā)揚光大。
2015年12月25日邦均供銷社食品廠改名為天津市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一品燒餅”和“子火燒”由第六代傳承人蔚俊芝制作及監(jiān)督,在薊州旅游市場發(fā)揚光大。如今的雙生祥食品有限公司,一直秉承純手工的制作工藝,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更新和改良,但是制作工藝不變,一直都是由車間工人純手工制作的。這樣點心的口感吃起來才能有原始和純真的味道。如今,一品燒餅在餡料上進行了研制與創(chuàng)新,結合現代消費者的不同口味需求,進行了實際性的創(chuàng)新與改良,使得口感更能迎合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公司研制出了不同口味的燒餅,有咸味口感的,也有甜味口感的,還有中和了兩種口味的青紅絲餡料的燒餅。所以形成了系列化產品。公司產品主要特點是口感香甜可口脆而不硬,酥而不綿,口感細膩,餅陷清香等特點。在確保“一品燒餅”和“子火燒”傳統(tǒng)口味和特色口味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創(chuàng)新與研制系列化的新品面食小吃。
這種小巧玲瓏的美食,乳黃噴香,松酥綿軟,口感極佳,有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它選用精制面粉,小磨香油,伴有芝麻,花椒鹽為餡料,口感極佳深得嘉慶皇帝的喜歡,嘉慶先后來薊州十二次,每次都要吃子火燒,這樣“子火燒”和“一品燒餅”成為京東風靡一時的面食小吃。
一品燒餅怎么樣?津門老字號企業(yè),擁有一品燒餅、子火燒等品牌,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純手工的制作工藝,產品主要特點是口感香甜可口脆而不硬、酥而不綿、口感細膩、餅陷清香等。
一品燒餅